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药品监管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0 14:57:17   浏览:869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药品监管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药品监管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

国药监办[2002]1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各司室、各直属单位: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每年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各级领导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加强和改进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新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组建以来,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2000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了“深入调查研究,强化科学决策”专题会议,并制定发布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软科学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国药管办[2000]223号)。在2002年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郑筱萸局长进一步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是必修课和基本功,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上,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改进工作。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药品监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改革与进步,无不体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成果。各地区、各部门都十分重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上海、海南、安徽、山西、河南等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药品评价中心等部门和单位,注重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完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课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药品监管机构人员基本到位,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全面施行,中国“入世”后政府部门面临新的挑战,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面临的形势也在不断地变化,党和人民对我们寄予了厚望,工作标准要求更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埋头苦干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扎扎实实履行好我们的职能,担负起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药品市场状况,面对千头万绪的各项整顿和改革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从深入调查研究入手,摸清真实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探索基本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我们的工作。

一、要认真制定和落实调查研究制度和计划。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软科学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加强对调查研究的计划管理和检查考核。要针对不同时期,提出调研重点和计划,明确时间、地点、分工和实施方案。各级领导在每年的工作计划和述职中,都要把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政策研究管理部门和人事管理部门应对调查研究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重大研究成果和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调查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药品监督管理的职能,突出不同时期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当前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面对中国加入WTO,药品监管应采取哪些具体的应对措施;适应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全面施行,如何进一步完善监督执法者行政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随着各级药品监管机构到位,如何合理合法划分各级事权,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制约机制,树立系统管理意识;如何加强基层建设,建立基层药监人员行为规范;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药品监管手段创新和跨跃式发展;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对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的动态监管;药品集贸市场的科学定性和整顿的治本措施;如何建立科学的、低成本的药品质量市场评价体系;如何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创制新药,制止新药研究中的不良投机现象;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等。各地区各单位都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确定研究重点,坚持热点问题抓紧调研,重点问题集中调研,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力争每年在一两个问题有所突破,取得实效。

三、要注重调研成果的运用和推广。调查研究工作,调查是基础,研究是重点。要善于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创新的观念去分析研究调查的素材资料,得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结论。我们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充分尊重调查的事实和研究的结果。要注重调研成果的交流。区域性课题,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涉及全局性的课题,要及时报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取得支持和指导,并使调研成果能够及时在全系统运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四、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各业务司室、各直属单位主要领导,要按照2002年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机关工作会议关于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要求,设计好调研课题,落实深入基层调研的时间,并要自己动手完成一份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查报告,并及时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2002年年底,进行一次优秀论文评选。

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各机关各司室、各直属单位接此通知后,要在6月30日前向国家局政策法规司书面报告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落实情况。

联系人:申晨 何春霭
电 话:01068313344-1523、1505
传 真:01068310909
01068313344-155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州市本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

浙江省湖州市财政局办公室


湖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湖州市本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的通知

湖财行〔2002〕43号



市级各行政单位、各区管委会、市本级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的通知》(浙财行[2001]30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湖州市本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自文到之日起执行。过去有关差旅费开支规定,凡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一律按本规定执行。所属行政单位请自行转发。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不高于本规定标准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各县可参照本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研究制定办法,报市财政局备案。


附件:湖州市本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







二○○二年二月八日







湖州市本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差旅费开支规定



第一条 为保证出差人员工作与生活的基本需要,按照节约、从紧、必需的原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乘坐交通工具标准

(一)正、副市长及相当职务的人员,出差乘坐交通工具的标准为:飞机一等舱、火车软席车、轮船二等舱、其他交通工具按实报销(其他交通工具不包括出租小汽车,下同)。

(二)除本条(一)款所列人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出差乘坐交通工具的标准为:飞机普通舱、火车硬席车、轮船三等舱、其他交通工具按实报销。

第三条 交通费开支标准

(一)乘坐火车,从晚八时至次日晨七时之间,在车上过夜6小时或连续乘车时间超过12小时的,可购同席卧铺票。

(二)出差人员乘坐飞机要从严控制,出差路途较远且任务紧急的,经单位领导批准方可乘坐飞机。

第四条 杂费(包括市内交通费及通讯费等)开支标准

(一)工作人员出差,按出差自然天数计算报销杂费,省外出差在每人每天15元的最高限额内凭据报销,市(指市本级,下同)外出差在每人每天10元的最高限额内凭据报销。对出差人员经批准乘坐飞机的,其乘坐往返机场的民航专线客车费用,可以在以上限额之外再凭据按实报销。

(二)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单位所在地,到基层单位实(见)习,到外地挂职、下派、支援工作以及参加省内、外会议期间和各种培训班学习期间,不实行杂费报销办法。

(三)市内出差凭据按实报销市内交通费(不含出租车费)。

第五条 住宿费开支标准

(一)除本规定第二条(一)款所列人员的住宿费按实报销外,对其他工作人员采取限额控制、超支自负的办法。每人每天住宿费限额标准为省外150元、市外120元、市内80元。超限额部分个人自负比例为30%。

同一次出差,可以住宿费发票为凭,按平均每天住宿费计算报销。

(二)出差人员无住宿费发票的,不予报销住宿费。

第六条 伙食补助费开支标准

(一)工作人员出差,每人每天伙食补助费标准为省外25元、市外15元、市内10元,按出差的自然天数计算报销。

适用本规定的单位,市内出差伙食补助费,仍按我局湖财行[1997]219号文件的规定,实行“出差补贴包干”。

(二)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单位所在地,到基层单位实(见)习,到外地挂职、下派、支援工作等,每人每天伙食补助费标准为省外15元、市外8元、市内5元,休息天不算。

(三)为鼓励出差人员乘坐车船,不乘飞机以节约开支,并鉴于在途期间伙食费用较高等原因,在途期间,连续乘坐车船超过12小时的,可凭车票每满12小时,加发25元伙食补助。

(四)参加各部门、各系统举办的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内(含3个月)的培训班,培训期间伙食自理的,伙食补助费每人每天省外15元、市外8元、市内5元。

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培训班,培训期间伙食自理的,按上述标准减半发给。

具有会议性质或伙食非自理的培训班不发伙食补助,培训班所在地人员不发伙食补助。

第七条 工作人员参加各类会议(除洽谈会、订货会外),会议期间的伙食费、住宿费以及会议场租费、资料费、公杂费、空房费等,均应由主持召开会议的单位统一开支。参会人员应在会前咨询、了解会议费用开支情况,对要与会人员分摊会议费的会议,可拒绝参加。特殊情况经单位领导批准,限报销伙食费、住宿费。

第八条 不脱产人员参加市级、区级各部门以及乡镇组织的活动,其活动期间由组织单位计发误工补助,每人每天的误工补助标准分别为20元、15元、10元。伙食补贴和往返车船费比照工作人员办理,已享受会议伙食补助者不再发给伙食补贴。参加各部门举办的与生产经营管理和分配有直接关系的各种专业性、技术性训练班,不发误工补助、伙食费、车船费等各种补贴。

第九条 工作人员调动工作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按以上规定和标准执行。

第十条 汽车驾驶员出车补助

汽车驾驶员出差补助标准与一般工作人员相同。其他各种补贴按月人均200元的标准,由各单位根据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补贴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 长期派驻外地工作人员的补贴,仍按原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下列人员不能享受出差伙食补助

(一)已享受会议伙食补助人员;

(二)对方招待或回单位报销餐费的人员;

(三)待分配人员;

(四)借出人员;

(五)已享受讲课补贴、野外津贴、下海津贴和其他作业津贴的工作人员;

(六)在所在地参加各种临时办公室、指挥部、领导小组等机构的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本规定的适用范围为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检察院、法院和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及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他单位可视情参照执行。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湖州市财政局办公室 2002年2月9日印发


卫生部疾控司关于下发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卫生部


卫疾控综合便函[2005]1号

卫生部疾控司关于下发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疾病控制处、血防处(办)、地病处(办)、艾滋病办、爱卫办:
现将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要点下发给你们,请结合本省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的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要点


二○○五年一月四日





附件:

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要点

1、贯彻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工作规范》修订工作,着手制定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标准。基本完成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落实国家财政和国外贷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装备项目。
2、完成对10000名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完成实验室管理培训教材和检验技术培训大纲的编写,启动实验室人员系统培训工作。继续开展省、地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干部的科学管理培训。
3、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疫情监测,普及防病知识,落实防控措施,强化督导检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网络直报覆盖全部县级以上医院和多数乡镇卫生院,组织开展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提高报告质量和疫情信息分析利用水平。
4、加强对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控,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开展重点区域(省份)鼠疫联防,预防控制人间鼠疫疫情发生和蔓延。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报告,建立全国流感实验室监测网络及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和完善卫生与农业部门之间流感(禽流感)信息通报机制,组织落实《全国流感大流行准备及应急预案》。
5、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2005年底前,所有县均具备HIV初筛检测能力,所有县级以上医院都能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完成对羁押、收教人员和非法采供血人员等重点人群的HIV筛查。建立健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和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发放管理体系。加强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在全国全面开展VCT工作。完成组建各级疾控中心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并加强培训和现场指导。逐步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
6、对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的结核病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6月底前完成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查痰点,加强结核病防治及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培训。开展TB/HIV、MDR等试点工作。对HIV感染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在部分地区开展涂阴病人免费治疗。以省为单位,病人发现率达到70%,治愈率达到85%以上,DOTS覆盖率要达到100%。
7、落实《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制订和下发部门血防专项规划(项目)。在开展人畜查病、治病、查螺、灭螺的同时,推广“以机代牛”、“牲畜圈养”、改建卫生厕所和建沼气池等措施,实行标本兼治,发挥综合治理项目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制订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医疗救助工作技术方案和管理办法、血防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血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抓紧制订《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进一步规范对急性血吸虫病疫情报告的管理,实现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网络直报。尚未控制流行的县(市、区)约30%的行政村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
8、加强对工作薄弱地区计划免疫工作的督导和检查,阻止计划免疫工作滑坡趋势。做好《预防接种条例》的颁布实施准备工作,修订《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免疫信息个案库。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预防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和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发生和流行。研究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对策和措施。在重点地区,逐步将乙脑、流脑等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制定乙肝防治规划,加强新生儿乙肝免疫工作,提高首针免疫及时率,在重点人群中推广乙肝疫苗免疫,落实血液管理和安全注射等防范乙肝医源性传播的措施。
9、加强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监测,落实重点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暴发流行。在麻风流行较重的省份及东部地区流动人口中开展麻风线索调查,对已治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随访。制定重点地区狂犬病防治方案,与公安、农业等部门联合组织对重点地区的督导检查。落实高发和重点省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措施。开展重点地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疟疾联防联控和流动人口疟疾防治管理试点以及重点寄生虫病干预试点,探索重点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10、制订《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的行动计划,做好地方病重点地区病情调查、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第五次全国碘缺乏病监测和水源性高碘地区调查,消除碘缺乏病未达标省要争取基本达标。完成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情况调查工作,加大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防治力度,开展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地区改炉改灶工作、水砷中毒科研工作。支持大骨节病、克山病重点地区的病情监测和防治工作。
11、起草《营养改善条例》,制订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规划和国家膳食、体力活动指导原则以及适合不同地区及人群的相关行动指南。实施百万高血压病人规范治疗项目。扩大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试点。加强肿瘤早诊断早治疗示范基地建设。研究淮河流域等部分地区肿瘤高发问题。开展儿童青少年、老年、口腔疾病流行情况、影响因素、服务需求和发展趋势等研究。起草意外伤害国家报告。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精神疾患的防治,落实精神卫生培训和癫痫干预项目。
12、推进农村卫生环境的改善,对农村初级改水进行定期水质监测并采取饮水消毒等干预措施。增加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制定血防地区农村改厕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重点检查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合格率、农村安全卫生饮水合格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13、组织修订《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其考核鉴定办法,完善考评机制。继续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城市(区、镇)进行调研、指导和考核,对已命名的城市(区、镇)进行抽查复核,体现不搞终身制的原则,并对其他城市爱国卫生工作开展督查。加强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镇)活动的宣传,稳步推动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研究和制订有关防制标准及其服务行业规范。
14、强化对国家财政疾病预防控制专项资金的管理,督促落实。做好国际合作项目,充分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