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兴市实施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6:09:01   浏览:89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嘉兴市实施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暂行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嘉政办发〔2007〕44号


关于嘉兴市实施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关于《嘉兴市实施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嘉兴市区实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的职业(工种)目录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嘉兴市实施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暂行规定

(市劳动保障局 市教育局 二OO七年二月)

 第一条 为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及国家劳动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我市范围内要求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以及消费利益的工种(职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职业培训、鉴定,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就业上岗。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指经过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合格后,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国家规定权限核发的证明其职业技能的凭证。职业技能由低到高分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五个档次。
第四条 我市实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的工种(职业)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四年调整公布一次。
第五条 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实行分类管理。
(一)对择业、开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凡从事就业准入工种(职业)的择业人员,就业或开业前必须经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或申请开业。
1.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从事就业准入工种(职业)的,必须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进行求职交流。
2.凡从事就业准入工种(职业)的本地农村劳动者、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新嘉兴人,必须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凭证进入市场择业。
3.准备从事就业准入工种(职业)的个体劳动者,必须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可申请开业。
4.企业因生产、经营急需招用相应技术工种岗位尚无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应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招用。在录用备案后三个月内,被录用人员必须参加集中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二)对从业人员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凡从事规定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工种(职业)的从业人员,根据生产技术发展和服务质量要求,采取在大中型企业内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鼓励职工参加社会化职业培训等方式,分批培训,梯度推进,以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第六条 凡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必须在显著位置向求职者公告,要求求职者出示职业资格证书,凭证推荐就业,用人单位必须凭证招聘录用;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要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提供服务;各级工商部门对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人员,必须凭职业资格证书办理登记手续。
第七条 用人单位对从事实行就业准入范围职业的在职人员,可参照市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技术工种持证从业人员实行技术职务津贴”的规定,发给技术职务津贴,并逐步形成培训、绩效考核与工资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第八条 实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范围的职业(工种)列入企业劳动用工年检。对达不到要求的用人单位,年检不予通过,无证人员必须限期到指定的培训、鉴定机构参加培训和鉴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九条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基础工作,重视职业技能标准、教材、题库、鉴定所(站)和考评队伍建设,扩大鉴定规模,保证鉴定质量,满足劳动者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劳动监察机构要加大对实行就业准入范围职业(工种)用工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提出警告并责令改正。
第十条 本规定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解释,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嘉兴市区实行就业准入
和持证上岗的职业(工种)目录

一、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车工、铣工、磨工、组合机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铸造工、焊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涂装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机修钳工、汽车修理工、摩托车维修工、锅炉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电子计算机维修工、手工木工、精细木工、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土石方机械操作工、砌筑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装饰装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管工、汽车驾驶员、起重半装卸机械操作工、音响调音员、纺织纤维检验工、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验员。
二、农林牧鱼水利生产人员
动物疫(病)防治人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沼气生产工。
三、商业、服务业务人员
推销员、中药购销员、鉴定估价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调酒师、保健按摩师、职业指导员、物业管理员、锅炉操作工、美容师、美发师、摄影师、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电电器产品维修工、钟表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
四、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秘书、机算机操作员、话务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智障包身工”,又见“智障包身工”!!!

刘长秋


  网易新闻12月20日报道:陕西一砖厂控制十多名智障人士,强迫做工,干不动就挨砖砸,夜间也会被用铁链锁在床头,他们一天上工11个小时,每个月的工钱却被工头领走。这是12月上旬以来短短十天之内,媒体曝出的第二起强迫智障人士劳动的事件。在此前的12月13日,新疆托克逊县一建材厂已被曝出强迫智障人士劳动的事件,并被媒体称为新疆托克逊县“包身工事件”。
  对于强迫劳动的事件,笔者实在不愿多加评析。因为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阔步行走在法治化道路上而急需要通过各种正面新闻来肯定法治建设成效而不宜借助个别极端的负面报道来否定已有成绩的国家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亵渎与伤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类事件的频发意味着我国劳动法治建设的失利甚或失败!然而,对这些事件进行深刻反思,却是我们今后做好劳动保护的必要乃至必需。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类事件的频发意味着什么,对我们来说或许并不那么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这些事件中汲取到什么和今后能为防范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做些什么!
  笔者以为,强迫智障人士劳动事件(我们不妨称之为“智障包身工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而从法治的立场上来加以考量,这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其实源于我们对法律的不尊重乃至无视,尤其是在我国已经出台了大量劳动法律法规,明确宣誓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为此而明确规定了用人企业之有关劳动保护义务与责任以及劳动监管部门之劳动监管职责的情况下!
  对于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我国不可谓不关注,也不可谓不重视。早在1994年我国就制定了《劳动法》,不仅明确宣誓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更赋予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情况下,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而为了更深入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防止强迫劳动的发生,在1997年的《刑法》修正案中我国甚至还专门设置了“强迫职工劳动罪”,对强迫职工劳动的行为施以刑罚这种严厉的制裁手段。但这一切却都未能阻止“山西黑砖窑事件”在2007年的发生,于是,在这样一个举世震惊的事件之后,《劳动合同法》高调出台,进一步宣誓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非但如此,我国还在此基础上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并为此专门于2007年12月出台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带薪进行年休假的权利。这不仅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要对劳动者合法权益要给予高标准保护的决心,而且也充分说明,对于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党和政府是高度关注并也是极度重视的。
  然而,就是在我国如此关注和关心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并通过法律高标准、严要求地呵护劳动者权益的背景下,强迫劳动事件不但未能绝迹,反而变本加厉,由最终针对健康劳动者转向了更为弱势的智障人士。于是乎,一起起被媒体称之为“包身工事件”的非法强迫智障者劳动的事件接连发生,让人不得不感慨人性之泯灭。这不仅极大地愚弄了我国政府的信用,也严重亵渎了我国法律的权威与尊严。而追究其原因,则除了当事的企业与个别地方政府劳动监管部门不尊重甚至是无视法律之外,笔者实在找不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如果得不到信仰,则她将形同虚设。”而实际上,笔者以为,法律如果得不到执行和遵守,则其将不仅将形同虚设,更将祸乱法治,危害国家。因为这会使人们逐渐地不再相信法律,甚至会转而厌弃法律、排斥法律、抵制法律。而这对于我国正在身体力行的依法治国而言,显然是莫大的伤害!
  智障“包身工”事件的再次出现,是我国个别地方政府劳动管理的悲哀,同时也是我国法治建设在劳动者保护方面的悲哀,更是人性与天良的悲哀。在震惊中外的“山西黑砖窑事件”发生并被严肃处理之后,这类事件又不止一次的发生表明,我国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依旧任重道远,而我国劳动法治建设的完善也依旧是长路漫漫!
智障“包身工”, 又见智障“包身工”!!!

-------本文为笔者“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系列文章”之二。
作者通联:shangujushi@sina.com

成都市人民政府派驻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试行办法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都市人民政府派驻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试行办法

政府令第121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派驻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试行办法》已经2005年8月31日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葛红林

二○○五年九月十三日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监督机制,加强城乡规划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督察员)
市人民政府向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派驻城乡规划督察专员(以下简称督察员),负责所驻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工作督察。
市人民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负责督察员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督察范围)
督察员有权对下列事项进行督察:
(一)区(市)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贯彻执行城乡规划的情况;
(二)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调整情况;
(三)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情况;
(四)颁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办理国土使用批准手续等涉及规划的情况;
(五)历史文化名城(镇),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及重要资源的规划情况;
(六)区(市)县规划工作的公开情况;
(七)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的保障情况;
(八)城乡规划管理权限的集中统一情况;
(九)城乡规划行政执法监督情况;
(十)有关城乡规划的其他事项。

第四条(持证督察)
督察员执行职务时,应当出示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证》。

第五条(社会监督)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均有权向督察员举报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

第六条(督察方式)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向督察员通报城乡规划情况。督察员应列席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会议。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督察员的工作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

第七条(督察职权)
督察员开展督察工作时,有权向城乡规划编制、审批、申报及实施管理等单位收集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阻挠和拒绝。对违反城乡规划的重大行为,市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可以组织调查。

第八条(纠正程序)
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督察员应当及时向区(市)县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督察意见,同时将督察意见报市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

区(市)县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当认真研究督察意见,并在收到督察意见之日起15日内向督察员反馈处理情况。督察员对反馈意见有异议的,应当及时报市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

第九条(处理方式)
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由市人民政府或市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通知区(市)县人民政府改正或通知区(市)县人民政府责令有关部门改正;
(二)由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或责令有管辖权的下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三)对违反城乡规划的区(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部门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按干部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督察落实)
督察员应当对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并将跟踪信息及时反馈市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

第十一条(工作保障)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为督察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市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及督察员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公共预算。

第十二条(工作纪律)
督察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督察、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定期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并依法保守秘密。

第十三条(责任追究)
督察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督察员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参照执行)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开展城乡规划督察工作。

第十五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nbsp; (三)对违反城乡规划的区(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部门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按干部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督察落实)
督察员应当对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并将跟踪信息及时反馈市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

第十一条(工作保障)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为督察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市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及督察员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公共预算。

第十二条(工作纪律)
督察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督察、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定期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并依法保守秘密。

第十三条(责任追究)
督察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督察员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参照执行)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开展城乡规划督察工作。

第十五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